問答題
一、何謂「消費者行為」?主要有那些的活動?
ANS:(一)消費者行為是人們進行取得、消費和處置產品與服務的一種活動。
(二)1.取得:是指消費者如何購買或接觸到某產品的所有活動。
2.消費:是指消費者在何時、何地、何種情境下如何使用產品。
3.處置:是指消費者如何處理使用後的產品與包裝。
二、消費者行為的特性有那些?
ANS:消費者行為的特性(1)是動態的、
(2)互動的和
(3)是一種交換的行為。
三、消費者研究經過那些程序?
ANS:消費者研究程序包括:
(1)界定研究目標。
(2)蒐集和評估資料。
(3)設計研究方法。
(4)收集資料。
(5)分析資料。
(6)研究報告。
四、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差別為何?收集資料的方法有那些?
ANS:(一)定量研究本質上是實證性的,研究者通常使用來瞭解各類促銷刺激消費者的影響,使行銷人員能「預測」消費者的行為。
定性研究主要著重於瞭解消費者的經驗,目的是要獲得有關促銷活動的新點子。
(二)定量研究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
(1)觀察法、(2)實驗法、
(3)調查法、(4)資料探勘法。
定性研究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
(1)深度訪談、(2)焦點團體、
(3)投射技術、(4)暗喻分析、
(5)階梯技巧。
五、何謂「資料探勘法」?
ANS:資料探勘法意指分析並管理資料之技術,其中包括很多的電腦技術的運用,或者是統計分析的技術。
六、抽樣收集資料的方法有那幾種?
ANS:抽樣強調三個問題:調查誰(樣本單位)、要調查多少(樣本大小)、以及如何選擇它們(抽樣程序)。研究結果能反映全部母體狀況,應採用機率樣本,如果只要求研究結果具有某種程度的代表性,可選擇非機率樣本。
七、市場區隔的定義與目的為何?
ANS:市場區隔係將市場區分為多個具有相同屬性的不同群體,並且選擇最適當的群體和個人來加以服務的過程。
市場區隔主要目的是使消費者在所屬的群體差異最小,群體間差異最大,以確認出行為相似的市場區隔,發展出符合該群體偏好的產品。區隔間差異最大,可產生差異優勢,訂定較高的價格來彌補特殊偏好的區隔所造成的成本。因此,市場區隔的最終目標即是增加顧客滿意度、降低行銷費用與增加公司的獲利力。
七、市場區隔的管理任務又是什麼?為何市場區隔是重要的?
ANS:(一)市場區隔含有五項密切關聯的任務:
(1)分析消費者與產品的關係。
(2)調查區隔的基礎變數。
(3)發展產品定位。
(4)選擇區隔策略。
(5)設計行銷組合策略。
(二)市場區隔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有:
(1)能真正反映出市場的真實狀況。
(2)可以幫助行銷管理人員設計出不同的行銷組合。
(3)可以找到發展新產品的有利機會。
(4)可以改善行銷資源的策略性分配,而提高行銷的效率的效能。
八、市場區隔的基礎變數有那些?
ANS:市場區隔的基礎變數包括:
(1)心理統計區隔:係以消費者的生活型態來區分市場。
(2)個人/情境區隔:係指一個人在某一情境下為某些目的所做出的行動之區隔單位。
(3)地理人口統計區隔:焦點集中在地區性的鄰近區域來進行分類,真實地描述出消費者居住和購物的區域,如此才可以確認市場上的家計單位。
(4)利益區隔:係以消費者所追求的產品利益為市場區隔的主要原因。這種方法企圖測量消費者的價值系統和消費者對各種品牌的知覺。
(5)人口統計區隔:此一區隔最為常用,包括年齡、性別、家庭大小、家庭生命週期、收、入職業、教育程度及婚姻狀況等。
九、行消謬論?
ANS:對從事國際行銷的人員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法確知在某地採用的產品,促銷訴求、價格政策或者零售通路,在叧一國度是否依然有效,或者為提昇接受度,應進行哪些調整與修正。
seo十、何謂「人口統計特徵區隔」?
ANS:人口統計特徵區隔是指個人每天生活中、與生俱來的、生理上、地域性的、社會的以及經濟的市場區隔基礎。例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所得、職業,以及教育程度等。
十一、有效市場區隔的條件為何?
ANS:市場區隔若要期待有效,需要符合幾個條件:
(1)足量性 :應有足夠的大小和潛力,可衡量以免行銷策略不符合效益。
(2)可衡量性:為能接觸的區隔。
(3)可接觸性:能充分顯示其對行銷策略的明確反應。
(4)一致性:目標市場其成員的為應有一致性。
十二、解釋產品定位的四個方法?
ANS:成功的定位策略須包括四個方法,包括屬性定位、用途定位、使用者定位與競爭者定位。
(1)屬性定位:強調產品特性(如功能、品質、價格等)。
(2)用途定位:強調產品使用的時機、地點或方式。
(3)使用者定位:如嬌生公司把嬰兒專用的洗髮精重新定位:專為勤洗頭的使用者所設計的溫和洗髮精。
(4)競爭者定位:就是把消費者的需求作為第一考慮要素,把競爭者並未能夠滿足的消費者需求,由企業自身去做。
十三、如何執行區隔行銷策略?
ANS:在市場區隔之後,公司可決定採用集中化行銷策略或是差異化行銷策略,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使用「反區隔」策略。
某些區隔群隨著時間流逝漸漸變小,因而嘗試找出擁有共同需求或特徵的多個區隔群,並且重新結合這些區隔群,成為較大的單一區隔,而改採一種修正化產品或促銷活動,以設法擴大客源基礎或迎合新生消費力量,即所謂的反區隔策略。
十四、如何選擇區隔策略?
ANS:有四種基本方案可供選擇:
(1)如果分析至此顯示沒有市場利基的話,就不要進入市場。
(2)選擇大眾市場而非區隔市場。
(3)專注於唯一的市場區隔。
(4)選定一個以上的市場區隔,並且分別設計各個區隔的行銷策略。
十五、利基市場是以專業化為其重要基礎,此種行銷策略又可分為產品專業化、市場專業化兩種型態:
(一)產品專業化行銷:行銷者只專注於某項特定的產品與服務,並供應給若干不同的利基市場而言。
(二)市場專業化行銷:行銷者只選擇某個利基市場作為目標市場,並供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目標市場的各種需要而言。
十六、無法理解差異性之行銷謬誤:
(1)產品問題:國際行銷人員經常忽略修正其產品,以符合目標消費者的習俗與口味。
(2)推廣問題:訴求於不同國家消費者時,必須符合該地的語言和習俗。
(3)價格與通路問題:國際行銷人員必須調整價格和配銷政策,以符合當地經濟狀況或習俗。
十七、消費者建構性抉擇
ANS:對許多決策而言,消費者並未採用嚴謹的理性抉擇,而是逐步建構出適當時情境的決策過程,消費者並不是在既有方案中找最好的,而是在決策過程中逐步建構出最佳的方案。
十八、解釋產品定位的四個方法?
ANS:成功的定位策略須包括四個方法,包括屬性定位、用途定位、使用者定位與競爭者定位。
十六、消費決策包括那四種類型?消費者決策三種層次?
ANS:決策是指兩項或更多方案中作選擇。消費決策並非單純的由數個品牌中擇一而已,決策範圍其實是相當廣泛的。
(一)消費決策類型:包括基本決策、品牌決策、通路決策及付款決策四種類型。
(二)消費者決策可依據需投注的精力程度,由極高到極低,區分出三種不同層次的類型:
(1)複雜性問題解決、
(2)有限性問題解決、
(3)例行性反應行為。
此外,非計畫購買的性質,也可以算是消費者決策類型之一。
十七、請說明消費者決策的三種方式?
ANS: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可以分為三個種類:例行決策、廣泛決策與有限決策。我們可以五種要素來描述這三種決策類型的不同:消費者涉入的程度、決策制定的時間長短、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資訊蒐集的程度,以及其所思考替代方案的數量。
十八、基本的消費者決策模式包含哪三個主要成分?
ANS:基本的消費者決策模式包含三個主要成分:分別為投入、處理與輸出。
十九、決策的步驟分為哪四個部分?
ANS:決策的步驟分為四種,分別是:
(1)問題的確認、(2)資訊的搜尋、
(3)評估可行的方案、(4)達成購買目標。
二十、消費決策包括那幾種觀點?
ANS:消費者決策包括四種觀點:
(1)經濟觀點、(2)被動觀點、
(3)認知觀點、(4)情緒觀點。
二十一、消費者決策過程模式(CDP)的程序為何?
ANS:消費者決策時歷經七個主要階段:需求確認、資訊搜尋、購前評估、購買、消費、消費後評估與處置等七個階段。
二十二、何謂消費者抉擇的總目標?包括那些總目標?
ANS:消費者抉擇的總目標是指消費者尋求購買結果所具備的一般性特徵。包括:
(1)盡可能讓決策正確、
(2)盡可能減少決策所耗費的心力、
(3)盡可能減少決策衍生的負面情緒體驗。
(4)盡可能證明該項決策正確無誤。
二十三、消費者抉擇的理論為何?
ANS:消費者抉擇的理論包括理性抉擇理論、有限理性抉擇理論以及建構性抉擇理論。
二十四、激發消費者需求因素有那些?
ANS:消費者需求確認:又稱為問題確認階段。需求也分為「初級需求」和「次級需求」。而激發需求因素包括「個別差異」、「時間」、「環境改變」、「取得產品」、「產品的消費」及「行銷因素。等。
二十五、資訊收尋行為有那些?
ANS:資訊收尋行為分為「搜尋程度」、「搜尋方向」及「搜尋順序」三項。
二十六、請說明資訊搜尋的類別有那些?
ANS:資訊蒐集的類別包括內部搜尋與外部搜尋兩種方式:
(1)內部搜尋意指消費者經由過去的經驗或知識累積所存在的記憶,供購買決策使用。但若內部的記憶不足以供應購買決策所需資訊時,則必須向外搜集新資訊,如詢問朋友、親戚等。
(2)外部搜尋的資訊來源包括人際網路來源、行銷人員來源、大眾傳播媒體來源、個人經驗來源。
二十七、消費者進行資訊搜尋的目的為何?
ANS:資訊搜尋的目的包括:
(1)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而言應該採用何種評估準則。
(2)對某個問題而言有哪些可行的解決方案。
(3)各個解決方案在各個評估準則上的表現分別為何。
二十八、影響資訊搜尋的效益為何?
ANS:影響資訊搜尋預計效益與成本有四種因素,分別是:市場特徵、產品特徽、消費者特徵和情境特徵。
二十九、知曉集合的三項類別為何?
ANS:知曉集合包括三個類別:
(1)消費者問題的全部解決方案中將予以評估的部分稱為喚引集合。
(2)完全不值得進一步考慮的稱為失當集合,代表消費者不喜歡或想要迴避的抉擇。
(3)基本上既不喜歡也不討厭者稱為呆滯集合。
三十、資訊蒐集的數量:資訊蒐集的數量及類別會因產品特徵及消費者本身而有差異。重要性購買之蒐集數量最高,其次為經常性購買,然而品牌忠誠度高者,幾乎不需要任何的資訊。
三十一、何謂評估準則?有哪些重要性質?
ANS:評估準則是指消費者所要的利益或成本有關的產品特色或屬性。其性質有:
(1)與消費者的利益或成本有關。
(2)經常與產品價格連結在一起。
(3)情緒性消費所衍生的感受。
(4)類型、數目和重要性等都不盡相同。
三十二、研擬良好策略以影響消費者的決策之前,必須先行確定下列事項:
(1)消費者使用哪些評估準則?
(2)消費者如何評斷評估準則?
(3)個別準則間的相對重要性為何?
三十三、如何測知消費者在特定產品決策中使用哪些評估準則?
ANS:瞭解消費者在特定產品決策中使用哪些評估準則有:
(1)直接的測度方法。
(2)間接的測度方法。
三十四、如何測度消費者在個別評估準則利益之方法?
ANS:測度消費者在個別評估準則利益之方法有:
(1)等級順序尺度。
(2)語意差異尺度。
(3)李卡特尺度。
三十五、如何分析消費者對個別評估準則所賦予的重要性?
ANS:分析消費者在個別評估準則所賦予的重要性之方法有:
(1)恆常總和尺度。
(2)聯合分析法。
三十六、何謂關卡及信號?
ANS:通常在進行方案評估時,關卡及信號的觀念就常常拿來作為判斷的依據:
(1)關卡:可以說是消費者接受產品的最低要求,如果產品無法符合消費者所設定的各項關卡,通常消費者就不會去購買。
(2)信號:則是消費者認定商品好壞的一個指標,如品牌、價格、品質等,信號的強弱就表示消費者要求商品指示的高低。
三十七、比較非補償性及補償性決策規則的差異。
ANS:非補償性是指產品本身在屬性上的優缺點無法互補,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考慮消費目標時,產品在屬性上的缺點(或弱項)無法由其他屬性的優點來彌補。常用的方法包括:逐次刪除法、排除法、連結法。
補償性決策規則是指產品所有屬性之間的優缺點可以互補,也就是說其決策規則是根據品牌的所有屬性評價的總和高低來決定所要選擇的品牌產品。常用的方法有:簡單加總法及加權加總法二種。
三十八、影響消費者選擇購買的來源有哪些?
ANS:影響消費者選擇購買的來源,包括:
(1)商店抉擇和產品抉擇的順序。
(2)商店選擇的屬性。
(3)品牌抉擇的店內因素。
三十九、商店抉擇與產品抉擇包括那三種基本順序?
ANS:商店抉擇與產品抉擇有下列三種基本順序:
(1)先決定品牌(或品項),再決定商店。
(2)先決定商店,再決定品牌。
(3)同時決定品牌與商店。
四十、影響商店選擇的屬性為何?
ANS:影響商店選擇的屬性,如下所列:
(1)商店形象。
(2)零售商品牌。
(3)零售廣告。
(4)商店地點。
(5)商店規模。